腊八的来历(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此一习俗来自于佛教。大约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个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佛陀)在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族中诞生。该城的国王—净饭王,也就是佛陀的父亲,摩耶夫人为佛陀的母亲;该城位在今天的尼泊尔南境。
摩耶夫人四十四岁时,梦见白象入胎而有妊。翌年,分娩期近了,乃从俗归宁。途经蓝毗尼园时,稍作休息,即诞生太子—悉达多王子于无忧树下。相传悉达多太子是从摩耶夫人的右胁出生的,而且出生后立即步行七步“七步”意指超越六道轮回),作狮子吼道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此“我”系指与宇宙合而为一之大无我,亦可作佛道解,因顺此方余俗,假名“我”)。
悉达多太子长大后,想知道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情形,是以出城郊游,游了四门后,见到人生,生、老、病、死的惨状,于是发心离宫出家求道。首先至苦行林寻师访道,不知不觉就过了五年;在这五年中间,太子先后跟随了很多苦行者学习修道的方法,但最后太子发现,这些修道者所追求的不过是想往生天界的快乐!因为天界仍在轮回内,还会受到生、老、病、死的束缚,不能算是离苦得乐的真实觉道。于是,再南下摩竭陀国拜访了阿罗蓝仙人与郁陀罗迦仙人,学习禅定的方法,然而对于如何解脱生死,仍然没有任何帮助。心想,既然自己想要追求的真理,无法在别人那里如愿求到,那么何不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呢?于是他决定放弃参学的生活,独自来到伽耶山附近的苦行林中,开始了苦行的生活。
于是太子决定放弃苦行,前往伽耶山附近的尼连禅河畔,准备让清净的流水,先洗去身上的积垢,再从事心理的清洁。因为太子的身体经过长时间的苦行后,已非常虚弱了,以致当他浴罢起身的时候,竟因过分的疲劳而倒在尼连禅河的沙滩上。幸而碰上一位叫做难陀波罗的牧羊女正巧路过,供养乳糜,太子因而恢复了气力。渡过尼连禅河,走到伽耶山旁,独自端坐于菩提树下,思维解脱之道,并誓言:“我若再不成功,无法了脱生死,而到达正觉涅盘的境界,誓不离开此座。”最后于腊月八日,终于降服魔军、魔女,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道。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本文作者:礼记 文章标题: 腊八的来历(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本文地址:https://liji.mofengfeng.com/2016/01/17/%e8%85%8a%e5%85%ab%e7%9a%84%e6%9d%a5%e5%8e%86%ef%bc%88%e9%87%8a%e8%bf%a6%e7%89%9f%e5%b0%bc%e4%bd%9b%e6%88%90%e9%81%93%e6%97%a5%ef%bc%89/
版权声明:若无注明,本文皆为“礼记”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本文地址:https://liji.mofengfeng.com/2016/01/17/%e8%85%8a%e5%85%ab%e7%9a%84%e6%9d%a5%e5%8e%86%ef%bc%88%e9%87%8a%e8%bf%a6%e7%89%9f%e5%b0%bc%e4%bd%9b%e6%88%90%e9%81%93%e6%97%a5%ef%bc%89/
版权声明:若无注明,本文皆为“礼记”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网站统计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