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光书院短短七天的学习,没有口号,没有鲜花和肆意的鼓掌,一切井然有序,每天早起晨练、上课、午休、下午课、晚上课,我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听课记录,脑袋里融入了新鲜的影像,来学院之前担心的免费就是陷阱,公益只是口号,一切的怀疑都消失了,这里,孩子们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彬彬有礼,热爱习劳,老师们谦逊有礼,正己化人,笃行不辍!仿佛来到了一个“室外桃源,人间仙境”。
郑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大家做《实用讲演术》的学习,教大家演讲中注意的事项和技巧,虽然当时学习时有些不入心,现在看来句句都非常实用,应用于演讲中有非常大的帮助。
在慈光书院的学习,颠覆了以前的多个误区:有个好成绩-上所好学校-找份好工作-过上吃穿不愁的生活,这就是幸福人生吗?
什么是考试?如何面对分数?考的分数高了就要有奖励,就洋洋得意?“已有能,勿自私”,考不好就灰心丧气,还担心被家人责怪?教育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然后回家做作业吗?
“人之初,性本善”,教育的本质乃是恢复做人的本性,培养好的德行,长养孩子的善心、善念、善行,其次才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而现在关于德育的培养,只停留在一个形式上了,应试学习,题海战术、提高分数,反而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变成了“祖宗”?捧在手里怕摔了,抱在怀里怕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干活干活,越干心性越灵活。你将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反倒会令孩子丧失了为人子的本份,感受不到别人的辛劳,甚至不会感恩于你。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应该是人伦的典范,世间人的榜样,必须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应帮助学生立下志向,志不立,无以成事,教师要教导学生熟读经典教材,教导学生落实经典的教诲:养其四正“正心、正德、正见、正行”……
“孝者,德之本也”。孝道,不仅是美德,还会带来幸福人生。
感恩慈光书院,引领我进入了传统文化的门,也帮我驱逐了更多的“邪知邪念”,回看自己的顽固戒备心、阴暗的想法吧:交上一个手机(要求所有学员学习期间不能看手机),偷偷留下一个手机,以防被骗时方便报警,还自以为聪明。学习结束不参与别的学员“随缘”留下费用的举动,就是为了看看学院方一分钱不给你留,是什么态度!真的是缺少感恩的心啊!
事实上在七天的学习结束时,慈光书院准备的结业晚会因为国庆、祭孔活动的到来紧张而没有举行,稍微有些遗憾,郑老师和学院方对于学员的善举捐助而一再推让,坚决不以接受,让当时“高度警惕”的我感到非常的意外,也让我的戒备心完全解除。圣贤教育改变命运,先把我的心念给改变了。
感恩那段美好的学习时光,感恩慈光书院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感恩同期的学友们,在末学后续的修学、学堂开办中,我得到了同期学友的更多的无私帮助,感恩!
传统文化魅力无限,摘抄吕明晰老师的一段文章与大家共勉。“我们与古圣先贤对话,聆听的是孝亲尊师,践行的是五伦八德,感受的是能亲仁无限好,恪守的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圣贤们为我们描绘的是大同世界,是人间天堂,是壮美的山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