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吕导讲课心得(1)
首页 > 传统文化 作者:礼记 2018年12月3日 浏览:35 字号: 评论:暂无评论

听吕明晰吕导讲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之一:“只学文,不知化,真可怕!”

​    说起“文化”两个字,大家并不陌生,记得小时候,因为贫穷,家里的父母叔婶们,很少有上学读书的,她们自称自己“没文化”,也就特别羡慕那些有条件读书的,称他们“文化人”“知识分子”。而时至今日,本科生、研究生,非常的普遍,博士生也屡见不鲜,那么,是不是社会人,都有了“文化”了呢?

    前段时间在一个微信群里,一位学友转发了吕明晰吕导的​一篇文章《化成的力量》,读来如获至宝,并接连几天学习观看吕导的系列讲课视频,正所谓“醍醐灌顶”,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以下转发​吕导的​《化成的力量》文中的前部分,分享与大家,一起共勉!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已化成天下。”——《易经 象辞》

    这是中国人最早见诸于经典的关于文化的由来。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的文化本来就是两个词汇,文和化。可今天大多数人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文没有化,而且把文化异化成了知识、学历、文凭、学识。这种对文化理解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与之相对应的精神价值,伦理道德的缺失。

    在长期从事中华传统文化以文化人的实践中,我逐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在以两条线发展。一条叫传承,一条叫化成。传承就是着重于学问研究,知识传递,把我们这个文化体系一代一代往下传。而化成,则是着重于人的改变,人的生存状态,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人的活法的改变。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像车的两个轱辘,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尤其是后一大功能,化成,在稳定社会结构,凝聚民族精神,搭建道德基础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观察中国几千年的发展,我们也会发现,凡是传承、化成关系处理的好,一定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凡是处理不好,只注重传承,不注重化成的时代,国家社会一定会大乱,人心不古。

   于是在很多年以前,我就开始关注化成这条线。我在研究,我们的先人是怎样完成以文化人的化成功能的。

​    是的,正如吕导所言:多数人把“文化”,异化理解为“知识、学历、文凭”,曾记得学生年代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还有就是“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只要成绩好,就胜于一切!那么一味的追求分数、学历的后果,成绩优秀生涌现了,而“直接导致了与之对应的精神价值、伦理道德的缺少”。

    所以社会上出现的优秀学生,乃至名牌大学的学生中“自杀”、“他杀”​的现象,有些高级知识分子甚至领导阶层的,不孝养自己的父母,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就是只有“文”,而缺少“化”的后果!

    有的人学习了《弟子规》后,炫耀读的滚瓜烂熟,例如:“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置污秽”,文章背诵的张口就来,可是放学后往沙发上一躺,袜子脱下来随手一丢,再加上沙发上不曾整理,吃的喝的用的都用,乱七八糟的混成一团,结果穿的时候都找不到。有的把物品随手放在没擦洗的桌面上,结果就被弄上了污垢,​有时候都很难清洁。所以《弟子规》里还有一句“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这是从小的方面讲,就是只学习书本知识,不从中消化吸收做人、做事的规章、规范,不去付之以行动,只学了“文”,而没有“化”。

   《孝经》里面有一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如果把这话牢记消化,就​会减少很多次自杀、他杀悲剧的发生,曾经有个女孩,情感上受到伤害,想跳河自杀,可是在她冲动的一霎那,想到如果她轻生了,她的父母谁来照料?就是这一念“孝心”救了她,也救了她们全家,如果她年轻轻就走了,能想象出她的父母是多么的悲伤!

    反观我们的父母一代,他们几乎没读过什么书,可是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天道酬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以告诫我们要多做好事,要有好心肠,要勤劳不要偷懒。这是缘于祖祖辈辈的教诲。相对而言,他们明白有高尚的伦理道德,有正确的价值观,有“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历史的原因,断层了一百多年,今天,我们有缘重拾起传统文化的人们,即有“传承”的义务,更应该有“化成”的重任,行几化人,多向前辈们学习,​“凡是处理不好,只注重传承,不注重化成的时代,国家社会一定会大乱,人心不古。”

    警钟长鸣!“只学文,不知化,真可怕!”

                                              (礼记原创:学习传统文化心得)

 您阅读这篇文章共花了: 
《论语》学习—数字说论语2(四道、五智、六学)
空白的2019博客之年
什么是文、化?–吕导讲课心得(1)
本文作者:礼记     文章标题: 什么是文、化?–吕导讲课心得(1)
本文地址:https://liji.mofengfeng.com/2018/12/03/%e4%bb%80%e4%b9%88%e6%98%af%e6%96%87%e3%80%81%e5%8c%96%ef%bc%9f-%e5%90%95%e5%af%bc%e8%ae%b2%e8%af%be%e5%bf%83%e5%be%97%ef%bc%881%ef%bc%89/
版权声明:若无注明,本文皆为“礼记”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统计
  • 建站日期:2016-8-1
  • 运行天数:3218 天
  • 文章总数: 438 篇
  • 草稿总数:1
  • 评论总数:14 条
  • 链接总数:0 个
  • 分类总数: 53 个
  • 标签数量:1 个
  • 页面总数: 2 个
  • 用户总数:1 人
  • 最后更新 2025年5月23日 11:06:46
  • 查询数据库39次,耗时0.032秒。
  • 内存消耗 4.17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