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注释整理(3)
首页 > 传统文化——古诗 作者:礼记 2021年1月7日 浏览:35 字号: 评论:暂无评论

为方便学习与理解,特将同学们学习过的《千家诗》部分注释进行了整理,内容来自网络摘选。

《立春偶成》《春日》《初春小雨》《城东早春》《春日偶成》

《江南春》《游园不值》

1.《立春偶成 张栻(南宋)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释】(1)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黄帝命伶伦断竹为筒(后人也用金属管),以定音和候十二月之气。阳六为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六为吕,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农历十二月属吕,正月属律,立春往往在十二月与一月之交,所以曰“律回”。2)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3)参差:不齐的样子。

【译文】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冰冻霜雪虽然还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来,连草木也都知道。眼前的一派绿色,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一阵东风吹来,春水碧波荡漾。

作者张栻,是南宋有名的理学先生,和朱熹、吕祖谦并称为“东南三贤”。

2.《春日》 朱熹(南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春日:春天。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河边。无边:无边无际。光景:风光风景。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东风:春风。

【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3.《初春小雨》 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最是:正是。处:时。绝胜:最美。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最美不过杨柳满城的长安。

【创作背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同族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4.《城东早春》杨巨源(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城:指唐代京城长安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春:即早春。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匀:均匀,匀称。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锦:五色织成的绸绫。俱:全,都。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译文】早春的清新景色,正是诗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便是赏花之人。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具体写作年份难以考证。从诗的第三句看,题中的当指唐代京城长安。杨巨源曾在长安任职多年,历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此诗当是他在京任职期间所作。

5.《春日偶成》 程颢(北宋)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释】偶成:偶然写成。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余:一作,我。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译文】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写下来的。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走出书斋,回到大自然中,便觉得格外爽快,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不言而喻。

6.《江南春》 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莺啼:即莺啼燕语。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译文】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创作背景】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7.《游园不值》 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屐(j)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f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9.《清明   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⑵纷纷:形容多。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位于安徽池州贵池区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创作背景: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10.《寒 食韩翃(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⑤飞花:指柳絮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

创作背景: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11.《暮春即事》  叶采(南宋)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注释:①瓦雀:在屋瓦上活动的鸟雀。行书案:瓦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

②点点杨花入砚池:点点杨花飘入室内,落在砚池里。③周易:儒家经典著作。 

译文:屋顶上两只麻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落到砚池中。我静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依然潜心地读着《周易》,不晓得春天过去了多少时间。

创作背景:这首《暮春即事》,是写古时的读书人,一心埋头书案,浸沉在书中的那种专注精神。《周易》的哲学思想是理学的理论基础,诗人通过这一细节,不着痕迹地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当诗人全身心地沉浸在理学世界中的时候,内心世界一片从容,一片自然和乐,世间万物都不能进入他的意识。诗人表现的是他的理学涵养功夫。 

12.《春暮游小园王淇(南宋)

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注释:⑴一从:自从。褪残妆:指梅花凋谢。⑵荼蘼(tú mí):又名佛见笑、百宜枝等,属蔷薇科,初夏开花,花期较晚。花事了:指春天的花都开完了。

⑶天棘:即天门冬。其苗蔓生,叶细如青丝,好缠竹木上。莓:当即山莓、蔷薇莓一类小灌木。 

译文:自从梅花姑娘洗掉脸上的最后一抹粉红残妆,海棠醒来开始把红粉涂抹在脸上。荼蘼花开了春天的花事就完结,这时会有丝丝缕缕的天棘爬过那长满苔藓的墙。

创作背景:宋代至少有两个王淇,其一为北宋人,另一个王淇为南宋人,字菉猗。谢枋得集中有《代王菉猗女荐父青词》一篇,这篇入选《千家诗》的《春暮游小园》可能是南宋王淇的作品。

梅花出在冬末早春,为报春之花,一个“残”字,暗示冬去春来。梅花谢后,海棠花已经绽放,等到荼蘼花儿开罢,春天就结束了。春去夏来,取代百花的是茂密的荆棘,爬上了长满苔醉的院墙。花的交替更迭,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季节的变化,而诗人留连岁月、感叹年华易逝的感伤情绪也隐隐体现出来了。此诗以梅花、海棠、荼蘼开落的先后次序,以至于到百花凋残,天棘出墙来表现从暮春到初夏的更替,又别具一格。

13.《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何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译文:巍巍的终南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延伸到海边。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暮春即事》  《春暮游小园》  《终南山》《清明》 《寒食》

 您阅读这篇文章共花了: 
《千家诗》注释整理(2)
三招学好语文
《千家诗》注释整理(3)
本文作者:礼记     文章标题: 《千家诗》注释整理(3)
本文地址:https://liji.mofengfeng.com/2021/01/07/%e3%80%8a%e5%8d%83%e5%ae%b6%e8%af%97%e3%80%8b%e6%b3%a8%e9%87%8a%e6%95%b4%e7%90%86%ef%bc%883%ef%bc%89/
版权声明:若无注明,本文皆为“礼记”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统计
  • 建站日期:2016-8-1
  • 运行天数:3218 天
  • 文章总数: 438 篇
  • 草稿总数:1
  • 评论总数:14 条
  • 链接总数:0 个
  • 分类总数: 53 个
  • 标签数量:1 个
  • 页面总数: 2 个
  • 用户总数:1 人
  • 最后更新 2025年5月23日 11:06:46
  • 查询数据库39次,耗时0.032秒。
  • 内存消耗 4.28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