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弟子规》,可以让很多人受益,甚至可以说能改变你的人生。 这是我接触传统文化之后,越来越多的切身感受。
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网络还是生活中,到处能看到“国学” 热。但往往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校和单位过于形式话,并不能真正的把传统文化给予落地。有些学校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还是脱离不了习惯性的“背诵”层次。
先来说说认识上的误区,拿《弟子规》来说,家长们总是强调自己的孩子来读,当孩子会背诵后,还满心的欢喜,感觉孩子也学了国学了,进步了。其实《弟子规》,是只要求孩子们来学习的吗?而且我们还会发现,好多《弟子规》背诵很熟练的孩子,其行为并不端正,有的孩子一边躺在地上,一边玩,把《弟子规》背的倒背如流,还自我感觉良好,有的孩子《弟子规》张嘴就来,但是家长或者老师指派个任务,却在那里嘟囔“为什么让我去干?她们怎么在玩?”这都是浮于表面,没有真正把《弟子规》扎根、力行的表现。正是所谓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那么都是什么人要学习《弟子规》?可以说,是人人都要学!《弟子规》三字一句,六字一拍,看似一本童蒙读本,实际当你熟读之后,会深切的感受到,《弟子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即便能记住几句,都能让你的人生受益。
有次某个家长来和孩子一起陪读体验国学,我们把《弟子规》集体通读一遍,又拿出个别语句来讲解,这位家长也是第一次真正的读《弟子规》,用她的话来讲,超乎想象!以前只是让孩子自己去学《弟子规》,没想到《弟子规》的用处这么多,并表示回家后一定要和孩子亲子一起学习并力行。
就我自身而已,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暑假在家,爸爸给我说这里有本《弟子规》,你拿去学学,我看着那个薄薄的小本,不屑一顾,翻都没翻,那是1993年,那个时候热衷于读外国名著《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简爱》《茶花女》《乱世佳人》《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等等,满脑子的爱恨情仇,哪里喜欢读什么《弟子规》?
机缘未到,我也一直没有走近传统文化,2011年有次和同事们一起在外面吃饭,饭店老板结缘送我们每人一本蔡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只礼貌性的说声谢谢,回家将这本书束之高阁。现如今才发现,蔡老师用心良苦,字字在教导,句句是教诲,帮助有缘人少走弯路,悟到幸福的生活。
正所谓“人不学,不知道”,缺失了传统文化的教育,性格顽固的我,过着几十年梦魇般的生活。如今,虽然物质生活普普通通,但是感觉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中,有关爱我的家人,有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同仁,带领着一些可爱纯真的孩子们,坚守在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也算是做点发光发热的事情吧,感谢《弟子规》,感恩古圣先贤对后代子子孙孙的拳拳爱心,谆谆教诲,让我们越来越能实现幸福美满的人生,让社会越来越和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