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论语学习群,山东财经大学王蔚教授,写于2018年4月28日早上,曲阜颜庙旁边的锦江之星。转载仅供家人们学习参考。(下面文中的我,指的是王蔚教授)
孔子伟大的地方很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他的好学。正是因为他好学善思,他才成为圣人,才成为万世师表。我对孔子的评价有两个“前后”。一个叫“承先启后”,另一个叫“空前绝后”。
所谓承前启后,在中国长达5000年的文明史当中,孔子恰居其中,孔子总结了在他之前2500年的文化,开创了在他之后的2500文化。所谓空前绝后,系“生民未有”之义。此语原本《孟子》 :“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自孔子诞生以来,还没有一个人能超过他。 在《论语》当中,孔子这样评价自己:“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学。孔子晚年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还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学习是孔子生命的起点,也是孔子生命的终点。学习,不断的学习,向所有人学习,学习一切知识,最后成为集大成者,构成了孔子一生的主旋律。
孔子有学生3000,贤者(通六艺者)72人。在孔子的学生当中,孔子最喜欢的人是颜回。通读《论语》,我们发现,孔子对颜回一个人的赞扬,比他对其他学生所有赞扬之和还要多。孔子之所以喜欢颜回,原因固然很多,但我想有两点是值得一提的。一个是“颜回月不违仁,其余日月至焉而已矣”。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一个人是不是君子,关键看这个人仁不仁。孔子讲,“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如果颜回不仁,孔子是不会喜欢他的。另一个是颜回好学。在孔子晚年,有两个重要人物鲁哀公与季康子问孔子同一个问题:“弟子孰为好学?”孔子的回答是颜回。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见《雍也篇》)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见《先进篇》) 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两章大同小异,在哀公问弟子孰好学的时候,孔子还特别强调了颜回的另外两个特点“不迁怒,不二过”。
熟读《论语》的人知道,《论语》当中出现了65个“学”字。这65个“学”字,充分体现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和把握。王教授觉得这65个“学”字,除了“好学”以外,还可以用乐学、博学、恒学、会学和学以致用来归纳
。
第一个是乐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他乐此不疲。《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孔子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正是因为在学习当中体会到快乐,孔子才反复强调学而不厌。
第二个是博学。何为博学?什么都学就是博学。要学做人,学做事,学文化,学礼仪。孔子讲“君子不器”,就是强调博学。我查了下《论语》原文,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句话,在《论语》当中至少出现过三次。前两次是孔子讲的,后一次是颜回讲的,略有不同。“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认为,人只有“博学于文”,且约之以礼,才可能少犯错误。原因很简单。博学可以格物,可以致知,可以掌握自然(天)和人类社会(天下)的规律。 在《中庸》第二十章,子思也谈到博学问题。子思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由此观之,在强调博学这一点上,祖孙的态度高度一致的。
第三个是恒学。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认为,“格物致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必须持之以恒。在论语《子路》篇中,有这样一章。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一个人不坚持学习,连巫医都做不成。一个人不坚持学习,会一事无成。一事无成的人,会招致别人的羞辱。 许多人对这一章并不多么看重,我对这一章体会深刻。
我研究过成功学。一个人成功,必须具备五大因素:天、命、向、贵、恒。天是天赋 ,命是拼命努力,向是方向正确,贵是贵人相助,恒是持之以恒。没有持之以恒,其他四个方面的条件再好,也做不成什么事。 西方有位学者提出1万小时定律。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想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必须在这个方面用功1万个小时。 一万个小时是什么概念呢?假设每天用功一小时,那需要33年;假设每天用功两个小时,那需要16.5年;假设每天用功4小时,那需要8.25年,假设每天用功8小时,那需要4年。 在《论语》当中,孔子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骥有何德?勇往直前、从不停止之品德也。
第四个会学。一个人喜欢学习,但如果态度不对,方法不对,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会学者,一是态度端正也,二是方法对头也。 先说态度端正。态度端正者,学而不厌也。孔子就是一个学而不厌的典范。小的时候他到太庙当中去,就坚持每事问。孔子到了老年,还坚持学习。孔子50岁开始学《易》,韦编三绝。 有不懂的地方就问,这是应该向孔子学习的。孔子强调过“九思”,其中一思就是“疑思问”。 许多年轻人有不懂的问题耻于向别人请教,怕被别人瞧不起。这是不对的。 再说方法对头。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教导我们,要树立向所有人学习的观念。不管他年龄大小,不管他职位高低,不管他富裕还是贫穷,他是国内的人还是国外人,只要他比我们强,我们就应当向他学习。要树立不耻上问,不耻中问和不耻下问的学习观念。
第五是学以致用。这是最重要的理念,学了就要用,学了不用等于没学。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有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也有的人学习是为了显摆自己。对最后一种情况,孔子是极其反感的。《论语》当中下面这章,希望引起大家注意。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见《子路》)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成为我们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文地址:https://liji.mofengfeng.com/2022/10/11/%e7%8e%8b%e8%94%9a%e6%95%99%e6%8e%88%e8%b0%88%ef%bc%9a%e5%ad%94%e5%ad%90%e7%9a%84%e5%ad%a6%e4%b9%a0%e6%80%9d%e6%83%b3/
版权声明:若无注明,本文皆为“礼记”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