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遗规》卷上: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
首页 > 传统文化——养正遗规 作者:礼记 2022年11月26日 浏览:24 字号: 评论:暂无评论

 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搜索,收集整理仅供家人们学习参考。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

公名熹,字元晦,宋婺源人,谥曰文,配祀十哲。

宏谋按: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天下无伦外之人,故自无伦外之学。朱子首列五教,所以揭明学之本指,而因及为学之序,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之要。则学之大纲毕举,彻上彻下,更无馀事矣。

宏谋辑《养正规》,特编此为开宗第一义,使为父兄者共明乎此,则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来。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汩乱其良知,庶耳所习闻,儿时亦晓然所学为何事。

【译文】
  宏谋按:所谓学,就是学习做人之道。天下没有伦常之外的人,所以没有伦常以外的学问。朱子首次列出五伦之教,是来揭示学问本来的目的,而因此涉及做学问的次第、自我修养以至处世接物的关键。这样做学问的大纲就确定了,通上达下,没有多余的事了。

宏某辑《养正规》,特意编辑此篇为开篇第一要义,使做父兄的于此达成共识,那么教育子弟就得到了方向,自孩童时期,就让他们懂得爱护亲人、尊敬师长,告诉他们这是做人的开始,就是做学问的基石。切不要以世俗读书为考取功名的说辞,扰乱他们的良知,但愿他们通过学习与听闻,从儿时就懂得所学是为何事。

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译文】
  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忠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以上是五伦的科目。

上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下。

【译文】
  尧舜任用契为司徒,恭敬施行五伦之教,就是指这个。学者只要学习这个而已。而他们如何学习的次第,也有五种,其分别如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
  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切实的去施行。以上是做学问的次第。

上为学之序。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下。

【译文】
  学、问、思、辨,这四个方面,是用来穷究事物之理的。如果“笃行”于事,则从自我修身以至于处世接物,也各有要点,其分别如下:

言忠信,行笃敬。懲忿,窒欲。迁善,改过。

【译文】
  言语忠诚信实,行为敦厚严肃。压抑自己的怒气,控制自己的欲望。向善,改过。以上为修身之要。

上为修身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上为处事之要。

【译文】
  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都是为了明辨真理而不是为了一己的功名。以上为处世之要。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上为接物之要。

 【译文】
  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事物,不要强加给别人接受。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反省自己。以上为接物处世应注意的要点。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

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于上,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

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为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译文】
  我观察古代圣贤所教人为学的意图,无不是使教学能明了义理,以此来修身,然后推及他人。并非仅仅为记诵阅览、做诗词文章,用来钓取功名利禄而已。

今天的人做学问,则已经本末倒置了。然而圣贤用来教人的方法,都存于经文里,有志气的人,原本应熟练阅读、深入思察而后审问和辨明。如果懂得了圣贤的道理,学人就自觉地要求自己去修身了,哪里还需要别人设置规矩来约束自己,而后才去遵循呢?

近代对于做学问有一整套的办法,但等到学习的人真正去力行的时候就显得很肤浅了。而且他们做学问的方法,又未必遵照古人的本意。所以今天不再在此课堂采纳他们这些做法,而特地采取古今一切圣贤所用来教人做学问的大要,列举于上,悬挂在门楣上。诸位可以相互阐明遵守,并且要身体力行。则在思、虑、说、做之际,那些能戒慎而诚惶诚恐的人,必然会比那些只懂得做学问而不能身体力行的人更能严格要求自己。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有可能将历代古圣先贤所抛弃的,但却近代一些学者所推崇、取法的东西,错误地照搬过来,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够忽略啊。想必诸位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您阅读这篇文章共花了: 
《养正遗规》简介、序篇
《养正遗规》卷上:朱子《沧洲精舍谕学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统计
  • 建站日期:2016-8-1
  • 运行天数:3218 天
  • 文章总数: 438 篇
  • 草稿总数:1
  • 评论总数:14 条
  • 链接总数:0 个
  • 分类总数: 53 个
  • 标签数量:1 个
  • 页面总数: 2 个
  • 用户总数:1 人
  • 最后更新 2025年5月23日 11:06:46
  • 查询数据库39次,耗时0.035秒。
  • 内存消耗 4.16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