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起: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讲到一位83岁的老阿姨,在家写作,记录身边人和事,并且文章集成出版,很是触动。老阿姨讲,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普通百姓多,如果不记录讲述,谁也不知道曾经有他她它来过人世间,于是,这位老人家,在八十多的高龄之际,开启了她的身边亲友的记录之笔。 这篇文章对我有很大的触动。也开始模仿效之。 我们细碎的记录,多少年之后,犹如化石一样,也许被人发现……曾经的他她它过往的足迹。 |
邻家婶子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在农村老家,不似如今的楼房,没有对门之说,邻居成了最近的人。
2023年的清明节,家族人回家为已故多年的爷爷奶奶立碑,如果不是清明节回老家,偶遇邻居家的婶子,她对我的恩情,已经被我遗忘了很久很久了,差点全部忘记了。因为这种的遗忘,最近我一直在想,很多人说的白眼狼,我就是其中之一。
……………………………………
记忆的闸门打开,曾经邻居的大婶,给我家多少帮助,在我就数不清,应该妈妈在世时,感谢特多的,就是我的这位婶子了。
小时候大婶家院子里有好几棵枣树,每到秋季,树上结满了圆圆的大枣,虽然我家院子角落里也有一颗枣树,不过我家枣树结的果子是长形的,树细小,好像有的年份还不结果,爸爸经常说旱枣涝栗子,应该这就是受气候的影响。邻家大婶家的甜甜大圆枣,每到成熟时,大婶就送来,反倒比自己家枣吃的多。童年的记忆里,甜甜脆脆的味道。
初中的时候开始住校,每周回家一趟,周六周日学生们回家休息,而这两天,却是家里人最忙碌的时刻,要给住校的我和姐姐准备住校一周的食物,那时(一九八六到一九八八年)带的最多的就是煎饼,应该是一直到我上高中之前,都没有吃过白面馒头。而煎饼相对来说,只要勤翻动,存放一周,还是不容易坏的,所以周六周日,妈妈要马不停蹄的摊煎饼,爸爸则为我俩准备一周的咸菜。
周六周日,妈妈忙不过来的时候,不用多说,邻居大婶就赶紧的过来帮忙摊煎饼。摊煎饼,是至少两个人的活,圆圆的铁袄子,用几块砖头支撑起来,需要一个人不断的用柴火把袄子烧的热热的,一个则不停的用手把一个松软的面团,在袄子上滚过一圈,再用枇子把表皮刮平,这也是一个技术活和经验,面团滚的不均匀,煎饼就生熟不均匀,或者有的面糊多,存有硬疙瘩,有的面糊薄糊焦了,都不好吃,滚煎饼就能看出邻家大婶的技巧和勤快麻利,煎饼摊好后,还需要一张张的叠好,周末妈妈忙碌的身影旁边,总少不了邻家大婶。
初中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特好,在班级里经常是属一属二的,家里人以我为骄傲,亲戚邻居们也经常的夸奖,爸爸妈妈没少讲过,等将来考上大学,参加工作了,别忘了你这个大婶子。
我也不知道,这么多年来,我的大脑里,已经没有邻居大婶了,是因为父母离世多年,很少很少回老家的原因吗?2023年的清明节,也是在新冠疫情三年结束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因为家族为爷爷奶奶立墓碑的事,我终于又回了一趟生我养我的故土,在寻看我那个已经破旧没办法进院落的老房子时,不经意间,遇到了邻居大婶。
……………………………………
用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句话,也表达不出我对邻居大婶的爱意,应该是我的亲人更加的贴近。如果不是她叫出了我的小名,我一时竟认不出来大婶了,二十多年未曾谋面,大婶比以前胖了不少,仅聊了几句,大婶就关切的问起了我儿子的近况,这份对我及我的孩子呵护备至的关怀与挂念,让我感动和温暖。
在我儿子刚出生的那几年,为了更好的照看孩子,我经常的回去住娘家,因为当年婆婆家只婆婆一人有空和我一起带孩子,而娘家爸爸妈妈都健在,哥家的老大也才上小学,都可以帮我一起带孩子,我则相对轻松很多,有时候我们就在老家的土墙房子里住一段时间,妈妈也常带着我的小宝去邻居大婶家串门,很多时候,大婶也很自然的把我们当成了她的家人,她的孩子。
二00八年,母亲因为突发疾病,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还是离开了人世,悲伤的安葬完母亲,我回到了寿光工作的地方,父母都没了,哥哥嫂子工作忙,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很少回老家了,村里的乡亲,也渐渐的淡忘了很多。偶尔的几次,数的出来的几次回老家,住在县城哥哥家,也很少回生我养我的村庄。
老家乡村的街道在我看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曾经有段时间,村里要求统一规划,很多地方因此拆掉,如果不是哥哥姐姐告诉,我已经找不到曾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房子在哪个位置了。通向家里的熟悉的胡同,已经没了,屋脊上的小鸽子,没了踪影,可以晾晒粮食的两家平房东屋,被拆了一间,通向东屋的楼梯口,儿时解馋的枣树,看不到了,院落里飘香的芙蓉树,春季可采摘的香椿芽树,结满豆豆的莲子树……现在的院落,则是荒芜的杂草和修屋顶后的残石乱瓦,杂乱及厚厚的灰尘,屋内都不能进入。我只能在大路边遥望这个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曾经有着无数欢乐的老房子。
遥记大婶家的两个年龄和我接近的丫头爱爬树,小时候她们爬上树,就和我家拉呱,我家里盖两间平房东屋时,也有事没事就跑平房顶上,和大婶家人聊聊天,往事历历在目。
曾经在梦里,梦到回家时,通向家里的胡同,梦到两扇木门,高高的门槛,门槛两边的两个石墩,梦到晚上睡觉前,要用顶门棍顶住一扇门,再用木栓栓好两扇门,再用铁锁锁上。
故乡,故土,很多时候在梦里出现,但是故乡的乡亲,被我遗忘的太多太多,尤其是对我至亲的邻居大婶,没有了娘亲,看到大婶,竟然要忍不住的要流泪。回想起当年大婶对我家数不清的帮助,对我家兄弟姊妹至亲的关心,心中不由的升起温暖的情感。
好在,我有缘再次见到了亲亲的大婶,我回忆起了过往,不然,我真的成了一个白眼狼。
………………………………………………………………
以上是文章的初稿。
后记(一):发表
2023年12月25日,西方的圣诞节,偶然翻看慧文姐的朋友圈,发现她发表了好几篇美文,和慧文姐同事几年,不曾知道她文笔如此之好,聊天得知平时我也喜欢写写,热心的慧文姐说把你的文章发给我,我帮你投稿。
我大喜,从小学就喜欢写文章,一直没有间断,也想过投稿之事,但是总觉得自己文笔稚嫩,也就想想而已。惊喜之余,找出一篇自己还算满意的文章,转发给慧文姐,让她给帮忙给编辑看看。
2023年12月25日(周一)11:15,我将以前写的这篇文章,修改整理后发给慧文姐,慧文姐很快就转发给编辑,并将个人简历和照片,转发给编辑,这中间是慧文姐帮传递,我还不知道编辑是刘洪生刘老师,26日(周二)16:02,慧文姐将刘老师的预审稿转发给我,16:20,慧文姐把刘老师的微信号推荐给我,因为那个时间段正忙,17:09,我加刘老师好友,18:51,忙完晚托的孩子,我仔细看了刘编辑给修改的文稿,比着我自己的原稿,文采鲜亮了很多,赶紧给刘编辑联系,刘老师又亲自把预审稿发给我看,略略修改完毕,刘编辑还客气的讲”咱就按这个发表?“,谦虚之至,令我感动。20:06,经过刘老师亲自修改润色的《邻家婶子》,成功发表于”淄水乡音“微信平台。
网上摘抄“良师是心灵的园丁,他们耕耘着学生的心田,撒播着希望的种子。“,表达对刘洪生老师的发自内心的感谢。
后记(二):评论
1.哥:我读了两遍,文章情景交融,感情、亲情都很深厚,亲是故乡的友人,甜是故乡的井水,美是故乡的风景。养育我们的爸妈、乡土,都是不能忘却的。努力去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就是最好的文章,最佳的小说。点赞!
2.健哥(五叔家):柴门锈锁久未开,灰砖小径复干苔。无名荒草侵满院,一股心酸入喉来。忽忆当年高堂在,也曾灶前烧锅台。
后记(三):纠错
以前院子里种的那棵树,刚开始结满绿色的豆豆,慢慢的变为黄色的豆豆,随风飘曳,家乡人称黄连树,原稿中我写错成榴莲树了,百度这种树,应该是苦莲子树,有待进一步落实明确树的名称。



本文地址:https://liji.mofengfeng.com/2023/11/07/%e6%99%ae%e9%80%9a%e4%ba%ba%e5%af%bb%e5%b8%b8%e4%ba%8b%ef%bc%88%e8%80%81%e7%99%be%e5%a7%93%e7%9a%84%e6%95%85%e4%ba%8b%ef%bc%89/
版权声明:若无注明,本文皆为“礼记”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