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篇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家人们学习参考。文中的”我”,指的是杨淑芬老师。
大家好!在还没有讲《弟子规》之前,我想我们先应该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什麽观念?有很多人都误以为在现在文明的社会,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社会当中,传统的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可以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这些宝藏的可贵。尤其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动乱,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说是已经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叹,当今的社会不安宁,人在茫茫的人生当中,不知所为何来,可以说是茫然无知。
我们都知道,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社会的动乱,我们可以说源於家庭不健全。我们如何来改善这样的社会,应该要从教育着手,而教育最根本的基础点,就建立在家庭当中。
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学校的教育,社会教育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所以在今天当中,我们为什麽要来讲《弟子规》?也就是这个原由。
………………………………………………………………………………………
《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每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不但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满,还可以子孙兴旺,培养出良好优秀的贤子孝孙。
古时候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该如何把小孩教好。为什麽他们这麽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在这个时候你好好的教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爱,他会友爱。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的记住。所以如果错过小孩这一段学习的这个时段,就非常的可惜。
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他们忧心忡忡,觉得自己的子女很难教,不晓得如何教起;也很担心社会里头有那麽多的诱惑,即使在家里好好教,都恐怕抵挡不住外头的诱惑。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每一个做家长的,他都有省悟之心。
什麽省悟之心?有那种忧患意识,如何把自己的子女从家里、从根本做起。每一个做家长的,他们能如此做,更进一步,做家长的也学习《弟子规》,你就可以以身作则做很好的表范,让子女来效法,这样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做人最主要的根本,从孝悌来入门,下面就开始为大家讲解《弟子规》。
……………………………………………………………………………………
【弟子规】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为什麽?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麽叫《弟子规》?「规」是什麽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
《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儒家经典的精华。从《论语》「学而第一篇」里头所摘录的一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这一章所摘录出来,也就是儒家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後头展开来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们如何落实。我们明白《弟子规》的纲领之後,我们也要深入它的义理所在,能完全明了它的内容义理所在,我们才有办法去落实。
【弟子规,圣人训。】
我们前面有提到《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所摘录出来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的经典重要所在。此地讲的『圣人训』,我们狭义的来讲,可以说就是孔老夫子;广义来讲,我们都晓得凡是古圣先贤、列祖列宗,只要他们有好的典范,他们有立教於後世的,值得我们後人学习的,我们都可以称为训诲、训勉。所以我们此地所讲的,它是有范围的,所指的圣人是指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夫子他教我们应该如何从家庭、从自身做起。他就说到:
【首孝悌】
首先,最重要的我们要明了要从『孝弟』着手。我们都晓得,我们的身体是来自父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既然已经深深的明白,我们是从父母那里所来,我们就应该要知恩感恩。能知恩感恩,这个孝心才会生得起来。
我们看看这个「孝」字。孝,从它的造字由来,是一个「老」字,再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负父母,背负年纪大的父母。它告诉我们一个意义,就是代代相传。我们要代代相传,我们就要效法父母,我们就要照顾父母,我们就要孝顺父母。能孝顺父母,我们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
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应该好好去落实,这样才能代代相传。而不是我们现在当今人所感慨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一代不如一代就不叫代代相传,就一代比一代差了。我们能代代相传,是表示我们能接受父母的教诲,我们能承传父母所留给我们的一些德教,我们再传下去。
「弟」,弟的意思,此地的「弟」应该读成「悌」,在古字它是相通的,通我们现在竖心旁的「悌」。我们看一个「心」,再一个弟弟的「弟」,我们就晓得,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的存在。什麽意思?就是做哥哥的他知道懂得来照顾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他的哥哥,也要尊敬他的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爱。
「友」,古人的造字就是两只手叠在一起。我们都晓得,兄弟姊妹都是从父母而出。在父母,视所有的兄弟姊妹,他的这个子女完全都是一样的,都是同气所生,就好像一棵树木一样,同气连枝。子女就像枝干一样,父母就像树,树本身的树干一样。所以为人子女的,不但要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而且在兄弟姊妹当中,还要彼此友爱,相互的照顾。我们想一想谁跟我们最亲?在家庭里头,父母之外,就是兄弟姊妹。兄弟姊妹不亲,又亲谁?
……………………………………………………………………………………
【次谨信】
所以圣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先懂得要孝;要行孝,要行悌。这两样你都完全明白,你能做到了,再来我们就要懂得如何修身养性。修身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所谓「修身」,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不对的种种的言行举止。所以接下来圣人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一切的造作都要谨慎。简单的讲就是要有礼节,要知道制止自己不对的行为,要了解我们做任何一切事情都要合乎礼。什麽叫合乎礼?就是你内心当中,要心存有恭敬之心。
我们想到现在的人谁都不服谁,谁都高喊自由的社会里头,人因为有这样错误的观念,自由就是为所欲为,所以社会才会这麽纷乱,家庭才会不合。家里的成员才几个人,往往没有办法和睦共处,所以家庭不幸福,在社会怎麽会安定?人与人相处怎麽不会纷争?所以懂得约束自己,懂得礼貌,懂得一切都有恭敬心,我们在立身处世方面,就可以得到和谐。人人都能如此,社会哪有不安定的这种情形!
修身做好了之後,我们接着还要下一步,还要再下一步,更提升人生的境界。这个时候我们要培养爱心,培养自己的慈悲心。
【泛爱众。】
孟子说到人皆有恻隐之心。《三字经》一开端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他完完全全都有善良的本性。为什麽会有不善之人?原来都是因为後天环境的习染才造成的。所以当我们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之後,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帮助、去爱一切大众。有道是「施比受更有福」。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财物。如果有多余的,我们应该要及时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为什麽?不但你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帮助更多人,可以得到你这个欢乐的分享。为什麽?能解救别人、帮助别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乐事。所以,自古以来有说「行善最乐」;也告诉我们要有那一种爱心,没有爱心肯定没有办法行善事的。
有这样的心情,有这样开阔的胸襟之後,我们还要再不断的再接再厉,这个时候我们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就是要找好老师,找良好的善知识。
【而亲仁。】
善知识我们只要能遇到,我们应该不要放弃,好好的跟他学习。我们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造作、他的言语、他的行为都足以为後人典范。所以当我们有碰到良师益友,也千万不要失去,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学习。在当今,我们如果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陪伴我们一生最好的良师了!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我们所应该做的,所应该了解的,你都可以做到。你平常这些前面所提到的,你都能注意到,你都能做到,还有多余的时间,我们也不要让时间空过,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个时间,好好的来充实自己。
「学文」,它有多种含义,学艺文也是学文的一种。如果你在社会上工作是很专业的,你还更要再进一步的提升,就要钻研你这个范围的领域上,要在你的这个职业,或者说你学术范围里头,还要更进一步去加强、去深入。如果你是个退休之人,我们也可以展开古籍,圣贤的典籍呈现在我们面前,就彷佛是老师一样,它教诲我们如何向圣人学习。如果是家庭主妇,把家里的事情完完全全做好之後,我们也可以翻阅古人的书籍,或者良好的典籍,都可以帮助我们提升。
生活的品质能提升,人生才过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更美满。如果有多余的时间,不是放在进修上面,是放在电动玩具,或者看电视无益的节目,只会污染我们的身心。我们的身心被污染,我们就没有办法在人生当中获得很多古人、古圣先贤所遗留下来的一些宝贵的经验,或者宝贵的智慧。
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能学习的人,是最快乐的。康熙皇帝教诫他的子孙,他就提到人应该以劳,劳动的劳,勤劳的劳,人应当以劳为福。如果人以逸,逸就是享受、安乐,如果以逸为一生的重点,以逸来讲,就会有灾祸。
所以,我们知道圣贤如此的教导我们,我们也应当要深思一下,是不是每天都在空过时间?从《弟子规》里头,我们了解,总纲领所教导我们的五项要领,都是很值得我们重新来省思。过去我们没有读到《弟子规》,我们不明白;现在我们有机会读到,我们应该重新改造自己,命运也会因此而重新过得非常有意义。



本文地址:https://liji.mofengfeng.com/2024/01/12/%e5%bc%9f%e5%ad%90%e8%a7%84-%e6%80%bb%e5%8f%99%ef%bc%88%e6%9d%a8%e6%b7%91%e8%8a%ac%e8%80%81%e5%b8%88%e8%ae%b2%e8%a7%a3%ef%bc%89/
版权声明:若无注明,本文皆为“礼记”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