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的十大智慧
首页 > 传统文化 作者:礼记 2025年6月20日 浏览:31 字号: 评论:暂无评论

《孝经》的十大智慧(之一、二)

《孝经》是一本专门讲孝道的书,其中讲到,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孝是所有道德的基础,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做了系统的规定。

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解读】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伸,父母辛苦地养育儿女,看到儿女幸福健康,才会觉得快乐。《孝经》在这里告诉我们,要从考虑到父母的感受出发,好好地珍惜生命。为了不忘根本,也为了保持这个赖以生存发展的身体,我们必须要用心维护,不可毁伤。

二、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解读】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人生来就存在的最真挚的情感。我们都知道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兽尤如此,人何以堪?”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生活的美好,而父母是最值得我们感谢的人。善者会顺从这种最朴素的情感,成就大的事业。

《孝经》的十大智慧(之三、四)

《孝经》在儒家经典中,是字数最少的一部。其经文部分,只有1778个字。然而早在汉代,《孝经》便已成为经学的入门参考读物。

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这句话的意思是,位居高官的人不骄傲,才能不危险;懂得节制、把握好度,才能在水满以后不流出。【解读】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大多数人一辈子平庸,只因懒惰。梅兰芳最初也资质平庸,但他不甘于此,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宗师。庸人败于懒惰,天才却输于狂傲。李自成勇猛有才略,起义称王,却因胜利滋生骄傲,最终惨败。

  •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这句话的意思是,孝子在对待父母的时候,日常生活时保持恭敬,父母养老时让他们心情愉快,父母生病时真心为他们担忧,父母去世要有孝子的哀伤之态,祭祀的时候按照礼法来行事。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孝敬方式,但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孝顺的心。【解读】这是讲“事亲”的内涵,有两点:一是,行孝要满足父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的需要,尤其是精神方面的需要,更能表达对父母真诚的敬爱。二是,行孝是子女一辈子的事,即便父母去世了,也要终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孝经》的十大智慧(之五、六)

南宋以后,《孝经》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其中提到,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从汉朝开始,我国就主张以孝来治理天下。人们不仅要读《四书五经》,还要读《孝经》。

五、礼者,敬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所谓礼,就是一种恭敬的态度罢了。如果认为礼就是一套仪式,内心并不恭敬,这样的人就算行礼,也是无礼之人。【解读】《论语》中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作为子女如果只是在吃穿物质方面奉养父母,离孝敬还有距离,在孝养父母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有恭敬心。

一位智者说过“一切福报,都是从恭敬心中生起的”。如果我们内心深处真正恭敬别人,我们就能够识别真正恭敬别人的人。

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奉事君主(上级)时,做事就要考虑如何竭尽全力,事后就要考虑有没有过错怎样弥补,奉行顺从君主美好的言行,纠正制止君主的错误举动,所以君臣(上下级)的关系就能亲密。【解读】这是臣下的做事原则。这里的“事上”,不能单纯理解为奉事君主,在“君王即国家”的时代,做官就是“事上”。这里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与“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是一致的,事业与修身相结合。从政者不仅自己要“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对君主也不是一味顺从,而是“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孝经》的十大智慧(之七、八)

《孝经》让我们明白:天地是我们的根,父母是我们的本。做人不能忘本,饮水要思源,这个人的价值观才有可能公正无邪,道德修养也才能够日愈精进,一个“孝”字全家安。

  •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种不敬爱自己的父母、亲人,却去爱敬迎合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亲人,而尊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礼法。【解读】爱亲敬亲,是顺天道而行的善行,不爱不敬,就是逆天道而行的凶德。管理者应该以顺德教化,使人民知所爱敬,如果倒行逆施,悖德悖礼,人民将怎样取法呢?

八、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着意考虑也不会越轨。于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 【解读】一个优秀的人,能在所作所为上遵守礼制,说出符合德行的言论,做出有德行的事情,这样才能让大家信服、崇拜,才能真正算上一个优秀的人。

《孝经》的十大智慧(之九、十)

由于孝道是家庭中主要的伦理关系,所以很容易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而《孝经》从人伦亲情中,导引出孝治的观念,更是把孝道扩大到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九、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孝悌之道,如果做到了至极的程度,就会感动天地之神,天人一体,互为感应,伟大的孝道,弥漫于天下,磅礴于四海,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解读】对于孝,不能问它可以带来什么好处,只能问:我有没有对我父母孝敬?如果没有的话,就是一个忘本的人。连本都忘了,还有什么前途?一棵树,其树根烂掉以后,树长得再高大,它也不会持久,它很快就倒了,烂了,被虫蛀了,枯死了。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在炎黄子孙的心中,占有极为强大的支配力量,也着实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也有人对“百行孝为先”有所动摇,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些不孝之人的生活,往往会很糟糕。而懂得孝道的人都能体会到,任何事情都可以变成好事情。什么叫做孝顺?就是孝了,你就顺了。

 您阅读这篇文章共花了: 
 水晶婚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的十大智慧
本文作者:礼记     文章标题: 《孝经》的十大智慧
本文地址:https://liji.mofengfeng.com/2025/06/20/%e3%80%8a%e5%ad%9d%e7%bb%8f%e3%80%8b%e7%9a%84%e5%8d%81%e5%a4%a7%e6%99%ba%e6%85%a7/
版权声明:若无注明,本文皆为“礼记”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统计
  • 建站日期:2016-8-1
  • 运行天数:3312 天
  • 文章总数: 453 篇
  • 草稿总数:1
  • 评论总数:14 条
  • 链接总数:0 个
  • 分类总数: 53 个
  • 标签数量:1 个
  • 页面总数: 2 个
  • 用户总数:1 人
  • 最后更新 2025年8月24日 16:52:52
  • 查询数据库39次,耗时0.029秒。
  • 内存消耗 4.61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