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笃行_修身之迁善(1234)
首页 > 传统文化 作者:礼记 2025年6月26日 浏览:45 字号: 评论:暂无评论

2022年9月16日星期五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修身之迁善(1)

大家好!改过是让您修的德行不会漏掉,但是德行还要继续积累,就要迁善,就要行善,这个很重要。

  我们之前有谈到,善有真有假,有是有非,有大有小,有端有曲,有难有易,有好几个角度。您们可以看《了凡四训》,讲得很清楚,所以要会明辨善,您这个行善才会做对,不然您很有可能以善心行了恶事。所谓“非信之信”,您答应别人好像是守信,但是别人那件事是欺骗他的老婆,那您这是非信之信,您还去遵守,那叫助纣为虐。信要跟义配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信,这个”非信之信“,要会判断。

比方说“非慈之慈”,看起来很慈悲,对人和和气气。在《论语》里面讲乡愿,“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就是乡愿这种人,左丘明先生觉得很可耻,孔夫子也不认同。“乡愿”是指所有乡里面的每个人都看他很顺眼,连坏人都看他很顺眼。孔夫子说这不好,这会让人是非不分。

看到坏人坏的行为,他也视若无睹,把这个社会的是非善恶都混淆了。看到每个人都不得罪,“您好,您好”,这样反而是“德之贼”,让人无法判断善恶了。所以面对恶人要能够正直的去指责规劝,这个才是读书人的气概。所以这个是“非慈之慈”。您对每个人都很仁慈,让这些恶人,甚至于我们的孩子,因为您的慈,反而做很多坏事,而您都没有去制止。我们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当您的宽容已经让人家有机可乘了,那您这个宽容也是没有智慧了,所以非慈之慈。

2022年9月17日星期六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修身之迁善(1)

“非礼之礼”,我们要能判断,对人很恭敬,他的动机是什么,假如只是为了自己的自私自利,那这也不是真正的礼貌,而是另有目的。我们都要能够洞澈出来,所以善要会分辨,分辨清楚之后,一定要积极去做。  

夫子赞叹他的学生提到“闻善必行”,夫子说颜渊“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得一个善,从此以后都放在心上,一有机会就做,所以行善不能等。人生行孝和行善这两件事不能等,当然,行孝是善之首,行孝也是行善。那为什么行善不能等?朋友们,人生都有吉凶祸福,有没有人说我这一生只有吉跟福,从没有凶跟祸,在这个世间这种人找不到了,在古代可能还找得到。古代也没这么多火车、飞机。古代像尧舜时代,人心非常淳朴,可能您一生都没遇到厄难,但是现代不一样了,人与人的冲突太多了,所以难免会有吉凶祸福同时在您的生命当中出现。

朋友们,当您遇到凶、祸的时候,您有没有把握化险为夷?您们都没把握,那每天不就活得很紧张?您看人生什么时候活得踏踏实实,人生什么时候可以活得毫无畏惧,太少人能够有这种心境过日子。您每天翻开报纸,这么多的人出事,您越看越担心,不只担心自己,还担心谁?担心小孩,担心自己的亲人,他们会不会出事。所以人活着确确实实没有安全感。那如何转祸为福呢?

2022年9月18日星期日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修身之迁善(1)

我们请问一下,烦恼自己的人生,担心亲人的安全,对他们有没有帮助?一点帮助都没有,您自己还操劳,还把身体搞坏了。所以人都在干什么?干不利自己也不利别人的事。

您对您的孩子越担心,他能不能感受到?能,也会知道说妈妈这里也不放心我,那里也不放心我,您越不放心他,他的心也越牵挂。所以与其担心人生的这些吉凶祸福,不如更积极的如何经营人生,让您可以转祸为福。这个就是经营命运最重要的学问,而这个学问在《了凡四训》当中谈得很清楚。

  袁了凡先生本来只可以活到五十三岁,后来因为积功累德,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六十九岁了,最后他活到七十几岁,足足延长了二十年。所以命运是可以改的,命运是自己定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明白,才能活得坦坦荡荡,活得自己去主宰命运。

为什么行善不能等?在911事件,两栋金融大楼瞬间垮下来,请问这两栋大楼里面有多少人?太多人了。这两栋大楼是全世界很多连锁金融行业的总部,这些人的财富都是顶级的,不愁吃穿,他们昨天可能还吃着一顿五千块的饭,您相不相信?他却不知道明天他将一命呜呼。所以您只有钱没用,不能化险为夷。

2022年9月19日星期一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修身之迁善(1)

有一位长辈,他的朋友在这栋大楼足足工作了几十年,几十年从来没有迟到,因为我们上一辈的人很守信用的,他们比起我们来讲,对做人的原则是很有坚持性的,所以他那个朋友从来没有迟到过。而九月十号晚上睡觉时,怎么都睡不着,也不知道翻来覆去到什么时候睡着了,早上醒过来,表一看,迟到了,早餐都没吃,就往地铁冲。当他走出纽约地铁的时候,大楼塌下来了,所以人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阎王要您三更死,不能留您到五更”,您的命运真正来了劫难,您假如没有足够的福分,是化不掉的。

这里做一个比喻,行善就好像在银行存钱一样,今天您存了二十万,结果这个灾难要您三十万,您刚好不够,连命赔给它了;假如您存了四十万,这次灾难要您三十万,您就化险为夷。所以该存的时候赶快存,行善要及时,不能等。多少富贵之人,意外来的时候就这样匆匆走了,很多。

朋友们,我们走了没关系,我们走了之后有多少人伤心欲绝,人活着不是只有为自己活,要能够为所有的亲人去活。

人生有三件事最遗憾。老年丧子;中年丧妻、丧夫;少年丧母、丧父,这是人生三件很不幸的事。第一件事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个会让人肝肠寸断,而您看有多少年轻人可能都演出这一场戏让他的父母收拾。所以一个人的人生如何能够逢凶化吉,一定要及时行善。

2022年9月20日星期二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修身之迁善(1)

有位朋友,他的太太走了,很年轻,孩子刚出生不久,这样是三种不幸同时产生,是不是?太太走了,她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是中年丧妻,他的孩子刚生出来,幼年丧母,三不幸同时在。所以行善绝对等不得,您的存款要很充足,人生会过得安安稳稳。所以命运确实有,但是要靠自己再去创造更好的命。

我的手相生命线特别短,断掉了,幸好我五、六年前就闻到圣贤学问,不然我可能现在也不能见大家。记得我在29岁到30岁那年,就觉得身体很不舒服,开车还会开到睡着,真的。在高速公路,真的都莫名其妙怎么这么累,结果就睡着了。一睡着刚好压到旁边那个凸出来的地方,忽然醒过来,觉得自己好像生死一瞬间。但是我相信因为祖宗有积德,我们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自己这几年也是尽心尽力在教学,冥冥当中有保佑,所以能够化掉。

但是人生的灾难绝对不是只有一个,您要更积极行善把这些灾难都化掉。当然我们化掉灾难不是说自己能够幸免,重点不在这儿,在能希望利用往后的人生为家庭、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情。

人生难得来这么一次,有责任把自己好好奉献出来,所以朋友们,行善不能等。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修身之迁善(1)

台湾有位艺人叫许效舜,他在九二一大地震前一天晚上,九月二十号到南投的山区去拍外景。他们上去是要拍飞鼠,一爬到山上去,而且还是原住民(当地的人)当向导带他们。结果拍的时候一只也拍不到,平常那个地方是飞鼠出没最多的地方,原住民一看不对劲,赶快下山。大地震要来的时候只有一种动物不知道,“人”!为什么人在这个天地之间这么不敏锐?为什么?人已经被欲望把他本有的那种能力都闭塞住了。动物没啥欲望,动物每天能吃饱就好了,它不会想要去害人,所以它很清澈。

地震还没发生以前,那个能量已经传递出来,它马上有感觉就赶快行动,所以大地震以前很多的蚯蚓都搬家,很多很多动物都有异象出现。当他们往山下赶,赶到半山腰的时候地震就来了。九二一大地震是上下震,倒了很多房子,死了两千多人。它那个摇晃的时候就好像一阵巨响,就这样轰轰轰传递过来,当场在集集的人想到都会起哆嗦。

一个人有善的时候是不可能会遭难的。我也不知道许效舜为什么刚好活了下来,后来有一次他接受访问的时候,说“我这一生假如有一杯水喝,保证我母亲一定有一碗白米饭吃”。他在讲的时候非常真诚,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他那个孝心不是言语的孝心,是打从心里的孝心。所以他的孝心化了他这次大灾难,所以行孝、行善不能等。

我们既然知道善这么重要就要赶快起而行之,从当下开始。

2022年9月23日星期五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2)

“善”可以从十个角度去看,这个也是了凡先生整理的十个向度的行善。我们把它分成对人、对事、对物如何行善。

第一个,“爱敬存心”,前面说改过要从心改,行善也要从心行,心就是行,因为有这分心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所以一个人能够时时存着爱人、敬人的态度,那他感得的是什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从心上时时存爱心、存恭敬心,这个人一定时时处处都在做善事。

这分爱心和恭敬心除了对我们身旁的人之外,还要对谁?还要对古圣先贤,对我们的老祖宗都要存在。所谓“事死者,如事生”,我们要不忘孔夫子教诲,不忘孟夫子的教诲,不忘圣贤人的教诲。所以那个小朋友防空演习第一个想到的是带上孔子像,这相当难得。

对于我们往后的子子孙孙,您也要有爱敬存心。这一点我们现在人做得太差了,因为物欲横流,只想到我要怎么享受,至于我享受的过程破坏了环境,造成了多少后果,我不管。所以现在人这种态度真的是很可悲,我们不能让这种态度继续延续下去,就要从我们自己开始,连对于往后的人都有爱敬之心。

道家有八仙,其中吕洞宾的老师是锺离,锺离要教吕洞宾一个法术,叫“点铁成金”,这方法好不好?您学好之后,点下去铁变金子。锺离就跟他说,您这个方法学完之后,您看到贫穷的人,点一下,就可以帮助他。这个时候吕洞宾问了一个问题,他说这个铁变金以后会不会变回来?会不会又变回铁?锺离说五百年之后会变回来。吕洞宾说,那我害了五百年以后的人,所以这种事我不干。他的老师说成仙要积三千功行,您这一念心已经满了,三千功行都满了。因为他不只能想到当下的人,连五百年后的人他都能够去爱护,代表他的心非常的仁厚、仁慈。所以时时提醒自己爱敬存心,您的爱心和恭敬心一定会表现在您的言语、行为、态度之中。

2022年9月24日星期六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2)

“善”可以从十个角度去看,

第二个,要“敬重尊长”。敬老尊贤是中国人圣贤教诲的一个美德,敬重尊长,也要尊敬贤能之人。古代的礼仪对有道德学问的人特别尊敬,朋友们,这样是不是不平等?西方的平等您要理解正确,他的平等是告诉您每个人都有一张票投,不代表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一样的。而当每个人都平等的时候,一个宰相跟一个乞丐平等,乞丐会傲慢,瞧不起人。所以恭敬之心要从他对社会的贡献来定礼仪,这样才有次第,不然整个社会谁也不怕谁,乱成一团。

当这个人很有德行,又是国家的重要干部,而且又爱护人民,时时拟定一些对国家有利的政策,见到这样的好官,您连个礼都不主动跟他行吗?而且当我们在对贤德之人有礼的时候,是给我们的子孙、学生一个好榜样,教导他们见贤思齐。所以我们中国人很多的态度都有深远的影响,只是我们现在子孙没有去深入理解,就没有判断力,所以尊贤很重要。

尊重老人家更重要,老人家对社会的贡献比我们时间长,没有上一代哪来的下一代,所以慎终追远,人民才能够淳朴、厚道。所谓民德才会归厚,这些教诲太重要了。

2022年9月25日星期日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2)

 善”可以从十个角度去看,第二个,要“敬重尊长”。某次一位老师分享,他说我是来上完课才知道孝是德行的本,才知道夫子在《孝经》里面说“夫孝,德之本也”。但是他这分明白不是文字上的明白,他是印证了这句话真实不虚。因为他的乡里全部都姓吴,他们整个村落分成十几个单位,他是其中一个单位。他们那个单位有四十几户人家,大学以上毕业生一百零八个,只有一个人没大学毕业,所以是没有一个人考不上大学。为什么他们这四十几户人家的素质这么好?因为从小长者就告诉他们,清明节,重要节日,春节,一定要回来看父母,这个叫念恩,不忘本。

拜完年之后,所有同辈的这些亲朋好友聚集在他们这个乡里面的一所小学,一起讨论这一年来读书的心得、工作的经验,互相交流。所以有这样的风气,难怪出的素质这么齐,所以任何事都没有偶然的。因为这个乡镇抓到了学问的根本,根本在哪儿?孝和悌。

每一年要给长者拜年,是我们说的对尊长的恭敬,也是落实“出则弟”。所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仁爱的“仁”,所以自然而然长养他处处替人着想的心。我们从这里也体会到,德行好的孩子成绩好,他们的好不是逼出来的,是自动自发的。所以长养孩子这些重要的态度对他一生成就至关重要。这是第二点“敬重尊长”。

2022年9月26日星期一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2) 

善”可以从十个角度去看,第三点,我们看一下,“与人为善”和“劝人为善”。与人为善是跟人家一起做。朋友们,您们现在就在行善,在与人为善,我们现在一起在演一出戏,就是一起学习中国圣贤教诲。假如诸位不来听,底下只有两个人,我没信心,我讲不下去了,那戏就唱不成。所以唱戏的和底下看戏的才能把这场戏演好,这叫功德平等。

我曾经看到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孔子传》,这一部片子太好了,我每次看了都感动得哭。但是那种哭,每看一次好像您的心灵就清澈一次。《孔子传》拍得非常非常好。其中有一幕是一大堆学生到孔子的家里来接受孔夫子教诲,另外有一位幕后的大功臣无怨无悔的帮助孔夫子教学,无怨无悔的招待这些学生的三餐,衣食住行,哪一位?就是孔夫子的太太。当她在帮孔夫子的学生舀东西的时候,都是笑脸迎人,我说夫子的太太跟他所做的事,功德平等,因为那分心都是念念希望学生能成就学问。   

所以当别人在做好事,我们同样非常高兴跟他一起做,跟他随喜功德,那无二无别。当别人有善行的时候,我们行有余力去帮忙。但是假如刚好您的时间不允许,这个时候您发自内心去赞叹、去随喜,那也是在行善,在与人为善。

2022年9月27日星期二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2) 

在这个时代当中,善人常得谤,好人常会被批评,为什么?因为好人在做事,其他人看了眼睛很不舒服,人太好,他好像觉得压到他,所以有时候就用言语去嫉妒、去障碍。所以好事不容易成,好人常会被批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适时的给予这些同事、这些好朋友,一些精神鼓励,用您的言语也好,用您的行动也好。

假如您看到一位老师非常认真教学,却得不到众人的掌声,我们要主动去拍拍他的肩膀,这种事我常干。“教育就是还有您们这样的老师,所以还能够屹立不摇”,他本来已经快要很疲累了,突然一听,抬头挺胸起来,更鼓舞他。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人家的打气,人家的关怀,所以您去鼓励、去赞叹,这也是与人为善。

2022年9月28日星期三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2) 

再来,“劝人为善”,朋友们,用什么劝?您们的水平这么高,可以用言语劝。我们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您能够写下很好的教诲,就像袁了凡先生一样,就传了几百年了。

劝人以口,我们在前面有提到,劝人的时候要先审时度势,要先有足够的信任、足够的付出,再劝。在用言语劝的时候还要观察时机,您也不能兴冲冲的就劝,要“规过于私室”。当您这些智慧都够的时候,劝人的效果一定会很好。

“百世劝人以书”,一个人要真正能有书传世,不是您会写字就会了,根本问题还在立德、在立功。用您的德行,用您这一生好好的做一些利益社会的事。而当您把这些利益社会的事做出来,人家会觉得您是真才实学,您所留下来的文章,人家读起来才会觉得很扎实,才会觉得很受益,很折服,所以要留书也要从现在开始好好立身行道。

2022年9月29日星期四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2) 

现在人用口劝不好劝,劝人也要了解现实状况。我们前面提到,大人的世界里面,人们不会听您说什么,只会看您做什么。所以学《弟子规》不是去叫人家做《弟子规》,学《弟子规》是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当您做到“兄道友,弟道恭”,您的兄弟就开始感动了;当您做到“冬则温,夏则凊”,您的父母就开始感动了;当您做到“凡是人,皆须爱”,接触您的人都如沐春风,您劝他的时机就成熟了。所以要为人演说,演在前面,演漂亮了再来说,叫知所先后,则近劝人之道矣。

古代很多的圣贤人,他们很懂得劝人之法。古代有一位贤者叫管宁,朋友们有没有听过“管宁割席”?管宁和他一个同学,叫华歆,两个人一起读书,屋外刚好有人可能是娶妻,很热闹,一些热闹的敲锣打鼓的音乐传过来,管宁继续看他的书,他的朋友华歆马上站起来到窗户旁东看西看。现在这样的孩子多不多?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不专心。

当这位朋友回来之后,管宁拿了一把刀从中间画过去,从今天开始我不跟您交朋友了。管宁很会从细微之处看出一个人往后的情况,因为这么一点点声音,您的心就静不下来,那您读圣贤书绝对很难契入进去。

2022年9月30日星期五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2) 

  另外有一次,两个人刚好在劳动,在种田,地上有一颗小小的金子,管宁继续挖土,华歆一看到,马上把它捡起来。也就是说读书人对这些金钱,纵使摆在面前都不动如山,而华歆一看到钱,马上整个心境就觉得很幸运,捡到了一块小金子。

范仲淹先生当初在一间寺庙读书,偶然发现了一堆金子。他那时候还很穷,我们说的饘粥餬口,煮一锅粥,煮完之后让它自己干,就黏在一起变一大团,再拿刀切开来,一餐吃一块。这么穷困的状况,发现了一堆金子怎么样?(赶快去买巧克力来吃),完全不为所动,把它埋好。

后来考上功名,为人民服务尽心尽力。刚巧有一个因缘,这个寺庙知道他已经功成名就,就去找他化缘。范仲淹说:好,我捐多少钱。听的人很惊讶:您现在也没这么有钱。他说:您到寺庙里的某一个角落去挖,那里有一袋金子。真的去挖,就是那一袋金子。一个人还没有名、没有利的时候,他对名利都能够不为所动,这是读书人真正的功夫,叫“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所以他有这样的功夫才能够在这么复杂的官场。

现在是商场、官场都不容易了,能不能“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没有真实德行,我看是过不了关。所以确确实实这些读书人是把根扎下去。

2022年10月1日星期六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2) 

  管宁看到朋友这些存心、这些习气,他可以看到他往后假如进入官场,会危险。我们说摆一百万在面前,不动;摆一千万在面前,还不动;摆一亿上去,考虑看看。所以人对于财没有真实明白道理,很有可能会禁不起诱惑,所以学问还是要扎得很深才行。

管宁后来当官,非常认真,也很清廉,他也时时观察人民的状况有哪些必须教化。他发现管理的地区人民为了打水争来争去,甚至于会动手打起来,因为井很少,所以大家排队到最后就纷争。他没有当面过去制止,而是去买了很多新的水桶,然后天还没亮,自己跟一些下属先去把这些水打好,放在井旁边。

很多的人本来打算,我今天四点半就要去,不然又被人家占位置了。每个人要去的时候,都是只想着自己,赶快冲。可是到了井边,突然看,人家都帮我们打好了,突然回想每天争来争去的场面,每个人开始生起惭愧之心。由于管宁这样的父母官,他懂得用善巧的方法唤醒人民的惭愧心,所以整个乡里互相帮忙的风气就慢慢形成。所以劝人确确实实要有高度智慧。

2022年10月3日星期一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3)

我在跟鲁叔叔相处这段时间当中,也看到了很多他劝人的智慧。记得在澳洲的时候,我们是八、九个人一起住,八、九个男人住一起会怎么样?屋里会很乱。每次大家聊完天,嗑瓜子,吃很多东西,结果桌上也一摊,地下也一摊,洗手台也一摊,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看到鲁叔叔一句话也没讲,开始动手把任何一个地方擦得一尘不染,连洗手台他整理完之后,一滴水都没有,最后一滴也被他用抹布擦掉,干干净净。第二天还是一样,好几摊,鲁叔叔又不动声色,全部从头做到尾,就这样做到了第五天。那一天大家又在那里吃东西的时候,有一个人就大声指责了,他说人家每天搞得这样干干净净的,您们这是什么态度!还搞成这样!结果所有的人头都低下来,从此以后就没有这边一摊,那边一摊了。

鲁叔叔有没有讲?没讲,他以身作则,先从自己做起的态度,唤醒了别人的羞耻之心,然后还借别人之口达到了劝大家的效果,所以我们还是要用德行去感化他人。

2022年10月4日星期二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3)

我也看到鲁叔叔确实对每个人都很关怀,确实是这样。我们去了好几个年轻人,他都很提拔,但是我得到的利益最大,为什么?别人要帮您还要您肯接受,不然纵使孔子站在您面前也没用,要有受教才行,所以我很感念他给我的教诲。

鲁叔叔每天手把手教我,带我去散步的时候,一边散步一边把他很多的人生智慧点点滴滴告诉我。其他的年轻人他都有去关怀、去归劝,但是年轻人普遍有一个弊病,傲慢,还没本事就傲慢,这对年轻人来讲是致命伤。所以很多的机缘当面错过,我很替他们惋惜。所以要用善巧的方法,要用智慧去劝人为善。

有位国君郑庄公,跟他的母亲产生很大的冲突,一气之下告诉他母亲说,不到黄泉不相见,这个狠话一讲,您人生可能会一辈子遗憾。他的大臣叫颍考叔,是有名的孝子。颍考叔看国君讲这样的话,事实上他已经后悔了。但是因为他是国君,什么最贵?面子最贵,所以自己又死不认错。这个时候颍考叔非常善巧地去劝他,假如没有高度智慧,可能会被国君痛骂,杀了,那就是暴君了。

2022年10月5日星期三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3)

颍考叔很有智慧,他拿了一些希有的东西送给郑庄公。因为古代的礼仪,大臣送您东西,您要礼尚往来,要回礼。颍考叔已经算到,一定会请我吃饭,国君请他吃饭的时候,颍考叔就把一些好吃的拉到旁边不吃,这个就是制造机会给郑庄公。所以朋友们,有时候要会制造机会给您身旁的亲友,这都是很善巧方便。

郑庄公好奇:您为什么不吃这些东西?他很真诚的告诉郑庄公,他说:我们家好吃的食物,一定是我母亲先吃,我才吃。而我母亲从没有吃过国君您赐的食物,所以我一定要请我母亲先吃,我才能吃。这么真诚的孝心讲出来,郑庄公听了很感动,突然回心返照,您都有母亲可以奉养,我怎么样?面子太重了,没机会了。当国君有心悔改的时候,这个时候臣民给他建议的时间机会点就出来了,颍考叔就想了一个方法。找一个山洞往地底下挖一条隧道,然后门口写着“黄泉”,那不就在黄泉相见了。

我相信颍考叔这个动作绝对不是只为了让他母子相见,读书人的视野非常宽广,他了解到一个国君做错事会影响一个国家的风气。所以这件事他是责无旁贷,一定要把他的国君劝通,不然到时候郑国的这些人民说,连国君都不孝了,我干嘛孝!那还得了!所以赶快劝国君,赶快让国君迎着他母亲回到自己的国来,好好侍奉他的母亲,整个国家的风气就会变化很大。

所以劝人为善要有善巧方便,而这个善巧方便绝对不是说您一定要刻意去学。这个善巧方便还要看您是不是真心想帮人,只要您有这颗真心,方法一定可以找得到。所谓“士有百折不挠之真心,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您有百折不挠要帮助别人的心,您就会有很多好的灵感出来。我们教学的人就很有这种经验,很想帮学生,但是教学资历还很浅。往往有时候在刷牙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一个方法,因为我们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想去成就学生,所以根本还在我们的真心。

2022年10月6日星期四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3)

第五个,“成人之美”。成人之美不只帮助别人,还成就了自己的德行。当我们懂得时时欣赏别人,也就把我们内心一个很不好的习气,一点一点把它铲除,哪个习气?嫉妒,见不得人好,心里不舒服。这个嫉妒是很复杂的,嫉妒当中可能还含有我们的傲慢,所谓“文人相轻”。学问应该是越来越宽广,心量越来越宽广,绝对不是越来越自以为是。    

当我们处处见人为善,就在成就学问,就在让自己的心越来越宽,所谓量大福就大,您的福有多大是看您的心量来决定。所以一看到别人有小善,我们竭尽全力去帮忙、去成就,您也跟所有可以藉由这件事而得到帮助的人广结了善缘。

所以面对我的同事、我的同学,我都格外恭敬。因为他们都当老师,以后他们要教几百个学生。我送给他一本好书,我都很高兴,因为好几百个人要因为这一本书得到帮助。当您真正有那分心对他好,他有没有收到?朋友们,人跟人的互动绝对不是要言语、要见过面才有互动。我们常觉得说,这个人怎么第一次见面就这么亲切,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我们心里面的念头就是希望大家都好的时候,您的人缘就特别好。因为您的心念已经送出去了,您的脑波已经送出去了。

2022年10月7日 星期五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3)

所谓母子同心,您假如很在乎您母亲,您母亲的脑波您能不能收到?这一年多来,我的心非常平静。我第一次回家,四个多月一进门,我第一句话跟我妈妈说,我说:妈,您的修行不错。我妈就傻了,她摸不着头绪。我说:妈,这四个多月以来,您儿子全心全意工作,心里都不会杂乱,不会烦恼,我想这四个多月您都没有乱担心我,所以我才能心这么稳。我妈妈笑一笑没讲话。

我妈妈只要烦恼了,我就不舒服。前三个月左右,有一天我睡觉,心脏不舒服,我没心脏病,一不舒服,但是已经半夜十二点了,我想说明天再处理,结果隔天我就打电话回家,我妈说昨天半夜吃错药,这是真理,母子连心。当您真正是打从真心去关怀别人,别人的需要您都可以感觉得到。

我们常常会发生一件事,跟您很要好的朋友,您突然想到他,他电话就打过来了,有没有?收到了,就像电视频率一样。为什么很多人都收不到?烦恼丛生,全部障住了,统统进不来了,所以都搞不清楚别人需要什么。所以当人的心量越大,您就越能够感受别人需要,人家也越能收到您对他的关怀,这个您都可以去做实验,人生要去印证真理。

2022年10月8日 星期六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3)

因为我很高兴能够跟这几十位同学一起读书,记得第一天上课,我去得特别早,大伙儿还不认识。我一进去,当时是暑假刚过完,整个教室里面的桌子怎么样?脏!两个月了,灰尘都很脏。我突然想到,同学走来一看“怎么这么脏!”然后还要皱着眉头从包包里面拿出纸巾,然后一边擦一边在那里生烦恼。想到这一点,我就赶快找到了一块抹布,开始把所有的桌子、椅子全部擦好。擦完之后还没有同学来,因为我读书的地方离我们家比较远,所以我都搭最早班的车去。擦好之后,每一位同学一来,很舒服的就坐下去,结果我们每个同学跟我都相处得很好。因为您念念确确实实都很尊敬他,都很关怀他们,所以自然而然那无形的交流就在进行当中。

所以“成人之美”,当您看到他们往后都要教书育人,这个时候您就点点滴滴地去帮助他、成就他,成就他的教书生涯。他的孩子受益,您也觉得很愉快、很快乐,这是“成人之美”。

2022年10月9日 星期日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3)

再来,“救人危急”。人生都有起起伏伏,当别人在危难当中,他的内心是最恐惧的,这个时候您能伸出援手,他会非常感谢。什么时候是危急?受伤的时候,生病的时候,这个时候内心比较脆弱。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去关怀,他可能在经济上有困难,我们也要及时给予帮忙。

在”朋友有义“当中,我们也提到了,朋友除了关怀之外,还要有通财之义。刚好他临时周转不过来,他的父母也好,或者家里人又需要这一笔钱,我们这个时候要给予帮忙,而当您人生处于危急当中,自然就有很多人来协助您。

我记得大学毕业两、三年的时候,刚好有一次需要一笔钱,我去跟我一位初中的同学借钱,我跟他借了应该也是笔数目。他带我去领钱,领完钱之后,就跟我又走了回来,我就跟他说:您为什么不问我为什么跟您借钱?他说:借您就借您,问那么多干什么!这是朋友的信任达到某种程度了。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3)

所以当我们有危难的时候会有很多朋友来协助您,甚至于不会想要跟您问清楚,或者不会想还要跟您要回来的时候,那是您做人很有道义。做人在时时处处都有尽力在帮朋友,您才能得到这么多朋友给您的支持。

人生应该要懂得防微杜渐比较好,假如人生常常一大堆所谓危急、危难,那会疲于奔命。

所以救人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把圣贤教诲介绍给他,一个人从思想开始改变才不会把他的人生经营得危机四伏。您能解朋友一时的危难,能不能解他常常的危难?不可能,所谓救急不救贫,贫一定贫在思想观念。所以您一定要把圣贤做人做事的道理告诉他,要告诉他“勿畏难”,告诉他要懂得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懂得去挑战自己。当他自己有工作能力,有应对事情的智慧,那他一辈子才能减少危难发生。所以救人危难的根本还在给予他正确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2022年10月11日星期二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4)

前面的六点主要的都是讲到对人方面,如何修身迁善。我们接着看在事情方面,有哪些也需要我们去行善、去付出。“兴建大利”,在古代乐善好施的员外,常常都是造桥铺路。铺一条路能够让多少人得利益,像我们中国还有几千年的桥,那利益多少人!数不尽了,这是兴建大利,让人方便。

还有一些员外找来很好的老师,然后教育他这一个乡党的小孩,这个大利长长久久。因为这些孩子明白圣贤道理,他往后可以造福社会,他往后还可以传承这些圣贤教诲给他的子子孙孙,所以办教育是长远的大利。

范仲淹先生家里有一块非常好的宝地,也就是所谓的”龙穴“,一般人会拿来做什么?赶快把祖坟葬在这里,看以后能不能出一些大官。范仲淹先生没有这样想,他把这块地捐出来盖学校,这个在苏州,现在是一个高中的校址。而将近一千年来,出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您看兴建大利不为自己,让更多的人在这样的风水当中,我们说的依山傍水,他读书的效果就特别好。心量越大福越大,所以都已经一千年了,现在他的子孙、家道还很兴旺。

2002年2000多名华人聚集到山东曲阜,参加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邀请了范仲淹嫡传的后代,他是特别来宾。上台唱了一首歌,叫做“岳阳楼记”。后代子孙感念老祖宗的教诲,把它谱上了一首曲,当他的子孙唱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相信范仲淹在天之灵一定会觉得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他有这样的心境才能够做出这么大利益乡里、甚至利益这么多后代中国人的事业。

2022年10月12日星期三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4)

只要是利益他人的事,我们举手之劳要尽力去做。您可不能说要大利,我们专找那个要影响很大的,那您身旁的就不用干了。所以一定是处处替人着想,您往后才能处处替众人着想,都是从小处着眼,“勿以善小而不为”。

  有时走在路上,会发现有石头在行人道上,天黑了路看不清楚,假如刚好有一个人在打电话,聊到一半,没注意,可能就跌一跤。我们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把石头搬到旁边去,这也是利益别人的行走。有时候某工地围栏没有考虑好,都已经挡到行人道上来了,人假如不小心、不注意,可能就撞到了,我们就赶快在地上找一块红布把它绑上去,就很明显。所以我们念念能够去考虑到别人,就是在利益他人。

今天假如您骑自行车,或者骑电动车、摩托车,看到路上有块石头,您赶快闪一下拉回来,突然觉得好险,没压到。那接下来怎么办?很多人还在骂那个石头是谁丢的,然后就走了。我们要存心仁厚,您能闪过去,后面的人假如今天不巧情绪很急躁,骑得特别快,他就闪不及了,一闪不及可能就要有祸患上身了。假如他是为人父的,身体出状况了,那一个家就出状况。假如是一个孩子出状况了,他的父母就很难受。所以我们自己能免于这个祸患,也要想到让别人也不要遭这个祸患,懂得把它拿掉。

2022年10月13日星期四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4)

  春秋战国时代,楚庄王有一位很有名的臣子,叫孙叔敖。孙叔敖为人很仁慈,他小时候,有一天看到了一条蛇有两个头,双头蛇,他马上把它打死。打死完之后埋起来,然后就哭哭啼啼回家了。因为他们那个地方有一个传言,只要见到双头蛇的人一定活不了,所以他一见到,他不希望别人再见到,就把它打死之后埋好。但是他想到自己活不了,对父母亲不能尽孝,所以一路就哭回去。结果他母亲听完很高兴,我相信他母亲也是懂道理的人,她说你念念就是为别人,不会有难的,别担心。后来孙叔敖当了楚国的大臣,也很得到楚庄王的信任。从这里我们看到,只要您念念想着要利益他人,这就是在行善,就是在积福,“兴建大利”。

2022年10月14日星期五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4)

再来,“舍财作福”。财分两种,一种是财物、钱财;另外一种是您的劳力、您的经验,这属于内财,财物跟钱财属于外财。用内财、外财都可以去积我们的福分。其实内财比外财更难,所以难行能行,福报就大。当我们时时处处懂得不吝啬,懂得观察别人需要,那您就时时在舍财作福。比如我们来到这里,看到别人正在忙,就主动去协助,这个都是用我们的劳力去付出。一个人付出的态度,绝对不要等到人家开口,因为现在人很不好意思麻烦别人,尤其在大家都是义工的状态之下,人家也不好意思找您。这个时候您又能懂得时时看到别人的需要在哪,那我们在这个团体当中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也会和乐融融。所以要懂得时时看到别人的需要,舍财作福。

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4)

朋友们,假如我们有很多圣贤教诲,您自己得利益了,也可以拿着这些圣贤教诲去送给朋友,您也是用您的劳力去服务他们。因为现在人忙得不得了,连踏出家门的时间都没有,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为诸众人作不请之友。所以现在人确确实实要闻到圣贤教诲,太难了!

朋友们都是有大福之人,人生第一福莫过于能闻圣贤教诲,所以我常常想到这一点,就觉得人生一切都值得了。一位先人告诉他的学生,“我这一代是跪着把圣贤学问接过来,您们往后这一代要跪着把圣贤学问送出去”,那讲得真是深刻。您现在还要学生主动来跟我们要经典,您现在还能够去苛求一般的人能够主动的来学习圣贤教诲,不容易了。所以这个时候要主动出击,当然您演得好,您主动出击的效果就会好。所以我们也是处处去主动服务他人。

2022年10月16日星期日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4)

再来,“护持正法”。正法就好像每个人的眼睛一样,他能闻正法才能知道是非善恶、邪正好坏,他才有人生正确的判断能力,所以正法是众人的眼目。我们常常也听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上天假如没有让夫子来教化我们,那我们没开智慧,人生就好像黑暗一片。所以闻到正法,我们就有责任、有使命把它传递出去。您护持正法,坐在这边听讲就是护持正法。有一些年轻的老师,有一些有心的老师,他可能将来会发愿来讲学,他可能去一些社区跟孩子讲学,他可能会找一些地方跟家长谈这些家庭教育,谈《弟子规》。这个时候我们一有空就去听他讲,用我们渴望的眼神看着他,他就比较有信心,不然都没人听,他讲到最后都没信心了。

一个人要能够有很好的演讲能力,都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假如我不是讲了三百多场,假如我第一场就到这里来,可能诸位听一个小时就走了,那我从此可能就铩(sha)羽而归了。所以我们看人不是看他目前的能力有多少,而是看他做这件事情是不是真心的,真心的,您要支持他;真心的,进步会很快。而您这份支持就是护持正法,而且您护持正法跟演讲者的功德无二无别。我们以后一定会正法久住,所以大家要护持正法。

2022年10月17日星期一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4)

 再来,最后“爱惜物命”,对于东西、对于生命都要爱惜尊重,不能伤害。在道家的经典里面有提到“举步常看虫蚁”,这是确确实实很仁慈。爬山的时候脚抬起来看哪里?看看底下有没有一个蚂蚁窝,到时候您一踩下去,可能几十条命都不见了,举步都能常看虫蚁。我们很多喜爱爬山的人,在爬山当中也在长养他的修养。因为他觉得我到山上我是客人,山上所有的动物是主人,所以他一看到蜘蛛网,他都会绕道而行,不要把人家的家给砸了。我们希不希望我们的家被砸了?不希望。对,那动物的家您也应该尊重。

 现在很多小孩看到路旁卖刚生出来没有多久的鸡、鸟,能不能买?有人买,他就拼命抓,很多动物就骨肉分离,骨肉分离对于这些动物来讲是很痛苦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位读书人杀死了一只小鹿,结果它的母亲走过来之后也躺在那里死了,这位读书人很惊讶。他把母鹿剖开来看,发现这位母鹿的肠子断了,母鹿看到小鹿死了,肝肠寸断,后来这位读书人从此以后不杀生了。所以我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相同的,物同此心,心同此理,应该爱惜生命。

2022年10月18日星期二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4)

我曾经教过一年级的孩子,那时候才教七个,他们站起来还不到我的腰,孩子很单纯。有一次我发现了一些蚂蚁死了,我就把它埋起来,被学生看到了。有一天我看他们忙得不亦乐乎,围在那里不知道干啥,我就说:您们在干嘛?他们就说:老师,我们在埋蚂蚁。连这么小的蚂蚁他都会去关心,他以后会不会伤害别人?他长养慈悲、慈心。

我跟山很有缘,后来有一年在一座山边教学,因为玻璃是透明的,那个鸟飞得太快没看清楚,直接就撞上去了,很多都当场就死了。死了之后,我的学生一定会拿来给我,叫我处理,我就带着他们去把它入土为安。孩子能珍惜生命,他绝对不会伤害人命。所以对命要尊重,对物要尊重。

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不能糟蹋食物。“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任何一件衣服得来都不易,都是半丝半缕织出来的,所以对于东西要珍惜爱护,不能糟蹋。这句话在《朱子治家格言》。所以您看我们中国为人父母的人,念念都想着要成就后代,才有中国这么多宝贵的家训传下来,我们要会用,您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您教孩子不是从零开始,这么多的圣哲人都在推我们一把,我们要懂得去善用,所以对物也要有爱心。

2022年10月19日星期三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4)

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位老师在喝水,拿着纸杯喝水,这个孩子一看,很想要那个纸杯,这位老师就把水递过去说“来,这杯给您”。他的父亲马上走过来,他说“老师,我们有带茶壶来,您自己喝”。这位老师还没搞清楚,“没关系,就一个纸杯,就让孩子喝”。结果这位父亲很坚持,用他的眼神告诉那位老师,“这位老师,我们真的有带杯子,不用了”。这位老师马上感觉到是人家父亲要教育孩子,后来他就离开。一离开,这个孩子就稍微有点情绪,就在闹情绪。

他的父亲就跟他说,“爸爸跟你讲,这个杯子都是从砍伐树木做来的,你多用一个杯子可能就是多砍一棵树,所以我们尽量能省下纸杯、能省下纸就要省”。这个孩子还是有点情绪,父亲马上说,“你假如胡闹,爸爸下次不带你出来了”,马上把水就抢过去喝。所以让孩子珍惜任何一个东西,您也要坚守“慎于始”,一开始您要坚持教对。您不能让他养了成浪费的习惯,然后再要把他拉回来,到时候您痛苦,他也痛苦。所以行善就是这十方面我们要去落实、去力行。

2022年10月20日星期四 家人们好,我们继续学习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修身之迁善(4)

  朋友们,我们谈的修身里面,“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慾,改过,迁善”。“言忠信”是诚实,“行笃敬”是礼敬,“惩忿”是不瞋,“窒慾”是不贪,分辨善恶、改过迁善是不痴。中国老祖宗在四千五百年前就已经有这样的教诲。所以朋友们,要珍惜当中国人的机会,因为中国老祖宗的智慧,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您阅读这篇文章共花了: 
幸福人生讲座 笃行_修身之改过 上下
说大话的后果
幸福人生讲座—笃行_修身之迁善(1234)
本文作者:礼记     文章标题: 幸福人生讲座—笃行_修身之迁善(1234)
本文地址:https://liji.mofengfeng.com/2025/06/26/%e5%b9%b8%e7%a6%8f%e4%ba%ba%e7%94%9f%e8%ae%b2%e5%ba%a7-%e4%bf%ae%e8%ba%ab%e4%b9%8b%e8%bf%81%e5%96%84%ef%bc%881234%ef%bc%89/
版权声明:若无注明,本文皆为“礼记”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统计
  • 建站日期:2016-8-1
  • 运行天数:3312 天
  • 文章总数: 453 篇
  • 草稿总数:1
  • 评论总数:14 条
  • 链接总数:0 个
  • 分类总数: 53 个
  • 标签数量:1 个
  • 页面总数: 2 个
  • 用户总数:1 人
  • 最后更新 2025年8月24日 16:52:52
  • 查询数据库39次,耗时0.035秒。
  • 内存消耗 4.53 MB